一份使命感,令汤启宇在过去多年,与他的中文大学「神经康复及机器人实验室」团队,醉心研究及研发多项帮助中风患者康复的机械人产品,由最初的「电子脚托」,至最新的「软件希望之手」(soft robotic hand),成绩斐然。不过,最令他窝心的是,患者使用后展露笑容,简单说一句:「多谢。」
汤启宇自小与长者结缘。「小时候做义工,最多探访的是长者院舍,那里有一半人是中风患者,但他们并非每件事情都想别人帮助,而是想『自己有能力照顾自己,活得更有自尊。』有公公婆婆这样说:『年轻人,有本事的话,便为我们制造一些复康工具,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。』」
这段对话,一直留在他脑海。现在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部主任的汤启宇教授,曾经在中文大学读计算器工程,然后到英国读生物医学工程,回港后,他与团队开始研究,透过机械人技术帮助中风长者。
在10年前,研发了「电子脚托」,反应令人鼓舞。「有公公婆婆本来行动不便,很怕出街,使用后,他们的生活改变了,笑容也多了,人也活泼了。有人对我说:『多谢!』,这句话,是使我继续研发更多产品的推动力。」「后来,又有公公婆婆说:『脚可以行了,但我的手不能动,可以做手的复康机器吗?』」他指出,当时是6、7年前,全球也没有同类技术,而手部的康复亦最为困难。
「我们开始研究,透过机械人技术,研发一种复康治疗仪器,让中风患者透过做运动,提高手部的活动能力。由于治疗仪器需要戴上手,它的重量不能超过2公斤,到2011年,发明了『希望之手』。」此项发现,更于2012年的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获得奖项,亦是首个香港发明获得殊荣。
最近,他的团队研发了希望之手的升级版--「软件希望之手」,它配合了3D技术,令产品可以为每个人度身订造,而且更舒适,更轻,在家中可以使用。他打算将来成立公司,把产品由香港开始,推广到全世界,如欧美及东南亚等地。
如何将天方夜谭的创意,研发为受欢迎产品?「先决条件,就是一定要有用家触觉,产品要令人觉得物有所值。价钱合理的好产品,才会有市场。」